2025年村气排漳州市分站赛比赛现场(漳州融媒记者 刘健宁 摄)
八月盛夏,傍晚时分,不少刚吃完晚饭的华安人迫不及待地放下碗筷,从四面八方涌向华安城关露天灯光球场。
原来,华安县第二届“村BA”篮球赛正在这里火热进行。
在漳州,以“村BA”“村马”“村气排”为代表的“村字号”全民健身热潮正席卷而来。从篮球场上的热血呐喊,到广场上的律动身姿,再到马拉松赛道上的奋力奔跑,当体育精神与乡土文化碰撞,“村字号”赛事的爆火究竟为乡村带来了什么?
开赛
“村字号”赛事点燃乡村激情
8月2日晚,华安县第二届“村BA”篮球赛揭幕战上,篮球健儿们在场上奋力拼搏、挥洒汗水。赛场边,对战双方所在村的村民后援团坐满了周边的座位。“村子里的年轻人组队参赛,为村争光,我们自然要到现场为他们加油助威!”到场村民激动地说。
展开剩余69%继华安“村BA”火热开场几天之后,东山县“村BA”篮球赛也在后林村擂响战鼓。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从各镇突围的东山县“村BA”20强球队的队名别具特色,“西埔皇金鲍”“亲营紫菜”“康美帝王蟹”“后林七星鲈”……这些饱含“海味”的队名,将当地特色海产与体育精神巧妙融合,成为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村BA”赛仅是漳州乡村体育事业中的一个生动缩影。“村字号”赛事在漳州正呈现遍地开花之势。除了“村BA”,“村气排”“村舞”“村马拉松”等比赛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登场
村民从观众变冠军
“村字号”赛事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让村民实现了从场边观众到场上主角的身份转变。专业化的比赛制度走进乡村,打破了村民参与高水平体育活动的壁垒。
南靖县的庄志勇对此感触颇深。在今年的和美乡村健身操(广场舞)大赛漳州市分站赛上,他和另一位男选手的身影在一众女选手中格外醒目。庄志勇坦言,自己最初只是广场舞的“云观众”,喜欢在网上观看比赛直播。当“村舞”来到家门口时,他下定决心不再旁观。赛后,他与队友携手夺得分站赛冠军,兴奋地分享道:“像我这样的爱好者,也能从场边观众摇身一变成为场上舞者。”
在漳州的乡村,情感是“村字号”赛事蓬勃发展的灵魂纽带,它联结乡情、唤归游子。
长期居住市区的高新区洋坪村青年小刘,因“村BA”重拾乡谊。回乡代表本村参赛,训练与比赛中的汗水与默契,迅速拉近了他与同龄伙伴的距离。“‘村BA’让我重新‘回村’,找回了和乡亲们的联结。”小刘的话道出众多年轻人的心声。
助攻
赛事搭台 经济文化唱戏
“我们长泰区山河农场的无核沃柑,口感清甜多汁……”在长泰林墩举办的福建省2025年和美乡村气排球大赛(村气排)漳州市分站赛中,除了紧张激烈的“村气排”比赛,周边还有长泰的省级非遗竹编展示以及特色农产品的介绍与销售。
通过“体育+”模式的创新实践,漳州将体育赛事与乡村经济紧密结合,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华丽转身。据林墩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2025年村气排漳州市分站赛期间,周边民宿、餐饮、农特产品销售等业态全面升温,配套消费突破100多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长。
文化元素的融入,更让赛事锦上添花。郭坑乡村半程马拉松的赛道沿线,腰鼓、军鼓表演等组成的“文化充电站”,持续为奔跑的选手注入精神动力。文化元素与体育竞技的交相辉映,让“村字号”赛事魅力倍增。
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生活,“村字号”赛事的影响力早已突破地域限制。赛场边总能看到自媒体直播的身影,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将漳州乡村赛事的火热场景、独特风情和特色物产传播给更广大的受众,持续为乡村引流。
如今,漳州在“村字号”赛事的创新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这股源于基层的全民健身热潮,正为漳州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能。(漳州融媒记者 刘健宁 通讯员 林阿芬 李小琴)
发布于:北京市高开网配资-免息配资公司-免息配资炒股-带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