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李梦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
她可以在《隐秘的角落》中哭到让人心碎,也能在《墨雨云间》里疯得让人发抖。
一个镜头、一个眼神,她就能让观众记住她的脸。
但同样,她的脾气、她的倔强、她那些年在剧组“作妖”的往事,也让她被贴上了“难合作”的标签。
她演技真,情绪真,可她的真性情,也曾让无数导演崩溃。
如今靠“疯癫公主”再度翻红的她,似乎找回了掌声。
但网友们也不禁好奇:喜欢耍大牌的李梦,她如今的戏路,还能走多远?
李梦的名字最近又火了一次。
凭《墨雨云间》里那位悲情又疯癫的婉宁公主,她重新闯进了观众的视野。
那种又狠又美、又疯又哀的感觉,让人看完久久回不过神来。
许多人说:“她天生就是为角色而生的。”
但其实,这并不是李梦第一次靠演技爆红。
早在2020年,《隐秘的角落》热播时,她饰演的继母王瑶就让人印象深刻。
那场雪地痛哭的戏,哭到几乎没有表演痕迹。
一个母亲失去女儿的崩溃,她演得撕心裂肺。
那一刻,观众看到了一个真正有灵魂的演员。
可惜的是,这样的李梦,其实早就该红了。
她有天赋、有脸、有作品,却没能趁势成一线明星,原因也简单,她太难搞了,喜欢耍大牌。
在业内,不止一个导演说过“和她合作太累”。
拍戏迟到、情绪不稳、临时改戏……她几乎踩遍了所有职业红线。
有人说她是“戏痴”,也有人说她是“癫婆”,但无论怎么看,她的性格都让自己吃了太多亏。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耍大牌”的争议,她或许早已跻身一线女星。
但现实是,她一次次被换角、被删戏,连好不容易走红的机会都被自己亲手打碎。
李梦的起点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天赋型选手。
她出生在湖南,从小生活优越,但父母忙于事业,几乎没时间陪伴。
长期被爷爷奶奶溺爱,却又缺乏安全感,这种“爱得太多又太少”的童年,让她变得倔强又敏感。
11岁那年,她被送去加拿大念书,挂着“无人陪伴儿童”的牌子,一个人漂在异乡。
孤独、压抑、语言不通,她靠看电影打发时间。
那时的她就暗暗发誓——“我也要演戏。”
回国后,她考上北京电影学院,那时的李梦,几乎一心扑在表演上。
20岁那年,她被贾樟柯选中出演《天注定》,饰演一个被生活摧残的风尘女子。
为了角色,她不顾反对接下了大尺度戏份,拍得投入又彻底。
这部电影让她一举登上戛纳红毯,成为第一位登上戛纳的90后中国女星。
那年,她意气风发,媒体称她“天才少女”。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连环的“翻车”。
在电影版《白鹿原》中,她被导演王全安选中饰演“白灵”,角色光环极大,甚至被原著作者陈忠实称为“最像白灵的人”。
然而拍摄没多久,她就和剧组闹翻。
有人说她太爱提意见,也有人说她完全不听指挥。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拍了2个月,李梦的戏竟然被全部剪掉。
后来,电视剧版《白鹿原》再次找她出演同一角色,原以为能“再战江湖”,结果又被换角。
导演宁愿承担巨大损失,也要请新人重拍。
这在业内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处理,足以看出她的耍大牌行为有多影响她的事业。
此外,她还在《老腔》剧组闹过。
当时,签完合同又失联、迟到、要求加戏,惹得导演在发布会上当众哭诉:“整个剧组都在忍她。”
不少导演直言再也不会合作。
那几年,她几乎成了“剧组噩梦”的代名词。
这一连串风波,让李梦的职业生涯一度陷入冰点。
圈里人见她躲着走,媒体提到她总带着“耍大牌”的前缀。
她自己却始终不服气,认为自己只是太认真。
可事实是,再好的演技,也抵不过坏脾气。
她的戏路从主角滑落成配角,原本能轻松爆红的路,被自己亲手堵死。
不过,命运有时也会给人第二次机会。
2020年的《隐秘的角落》,像是她的重生。
张颂文饰演她的丈夫,两人合作时发生了一个后来被广泛讨论的“苹果事件”。
在一场即兴表演里,她为了保持前后镜头的连贯,要求用同一颗苹果重拍,道具组找了一晚上都找不到一模一样的。
张颂文解释说,那是她对细节的执着,可郝蕾却一句话戳破:“认真不是折磨别人。”
这件事,成了李梦“疯癫式敬业”的特点,你可以说她认真,也可以说她轴。
争议归争议,观众却不得不承认:李梦是真有演技的。
她能演出“疯”的层次,也能演出“痛”的深度。
《隐秘的角落》之后,她再次凭《墨雨云间》走红。
剧中那个癫狂又可怜的公主,恰好成了她性格的投射——敏感、偏执、脆弱又倔强。
每一个表情、每一次崩溃,都像她的人生缩影。
网友调侃:“她不用演疯,只要做自己就够了”,但也正因为那份真,她成了“疯批美人”的代表人物。
经历风波之后的李梦,似乎确实变了。
她在节目中痛哭道歉,说自己“并不是坏人,只是不太会相处”。
她在社交平台上晒素颜、分享生活,试着与人保持温度。
拍戏时不再动辄发脾气,甚至开始主动帮助新人。
她依然有锋芒,但那种锋芒被她收进了角色,而不是发泄在现实中。
导演于正也公开力挺她:“难搞的演员多了去了,但她戏好,我愿意忍。”
这句话某种程度上,给她争取到了“回归”的机会。
如今的李梦站在一个转折点上。
她终于凭实力重新赢回了观众的目光,但过去的那些事,依旧像一面镜子,提醒她别再重蹈覆辙。
观众可以原谅个性,却不会永远容忍“耍大牌”。
娱乐圈不缺有才华的人,缺的是既能演好戏,又能和人好好合作的人。
李梦有天赋、有故事,也有过教训。
她的未来会怎样?也许仍不确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能让她长久留在这个行业的,不是她那股“疯劲”,而是她在表演里的真诚与反思。
只要她愿意继续沉下心,用作品说话,那么哪怕经历过再多争议,她也终有机会被记住。
校对 廖晴
高开网配资-免息配资公司-免息配资炒股-带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