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太空的好奇,从未停歇。9月初第十次星舰试飞成功,海量星链随即升空;我国深空探测实验室着手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向世界各国发出邀约。搜狐号科技【上天圈地新浪潮】,从各国的上天计划,到太空科普,有作者畅想星际采矿、外星文明,有作者重读地球寿命极限推演...... 我们整理【太空认知大冒险】合集。从星舰点火开始,到太阳系八大行星奥秘,再到太阳系外的神秘力量、外星文明遐想,都可以从中窥见宇宙的片段。
炸裂中前行的SpaceX,马斯克豪赌的人类生存B计划 | 好奇点
水星现出巨型伤疤,火星往返只要180天,金星为何被撞成地狱星球?| 好奇点
黑洞把恒星撕成碎片,最后连光也逃不出来?| 好奇点
宜居行星第一次直接成像,外星生命的遐想从此升级了?| 好奇点
好奇科普官:@地球知识局
展开剩余83%精彩语录:为什么要开展小行星防御任务?哪些小行星需要监测预警并防御应对?该如何防御?又为啥是2015XF261这个小行星,成了我们要“怼”的第一个目标?这些地球外的小行星,会把我们一波送走吗?
小行星防御任务实际上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分别为潜在威胁小行星的监测预警和变轨应对。目前,我们对直径大于1km的近地小行星的观测较为完备;还有大量直径小于1km的近地小行星未被观测到,未被观测到的小行星中存在大量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如果不能对它们进行及时的预警和撞击评估,即不具备战能力,人类也可能无法直接应对小行星的撞击。
目前,承担普查直径大于140m以上的近地小行星的地基望远镜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卡特琳娜巡天望计划、泛星巡天计划和作为补充的小行星陆地撞击持续报警系统。我国紫金山天文台的近地天体望远镜也参与其中。我国的小行星撞击任务首先必须满足5个基本条件,另外,目标小行星的大小还不宜过大。一是节约成本,二是方便评估撞击效果怎么样。
基于这些条件,参与此项目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国家航天局和深空探测实验室等机构,将中国小行星撞击的目标初步选定为阿登型近地小行星2015XF261。
中国撞击小行星,第一个目标已确认!
狐选理由:既通俗又扎实,一文看“小行星撞地球”风险和我国小行星防御任务。
好奇科普官:@科普大世界
精彩语录:点火后33台发动机全部正常点燃启动产生推力,推动巨大的星舰舰体向上飞行,飞行过程非常平稳。数分钟后,一级助推器和二级星舰正常分离,这是分离技术完善之后的首次成功实施。分离后火箭一级助推器按计划落入了墨西哥湾预定着落点区域,并没有返回发射场。这一成果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星舰已经具备了发射星链卫星的能力,而且一次可以发射数十甚至上百台,这也充分说明星舰已经具有了普通火箭的全部性能,已经可以作为一发可发射载荷的火箭正常使用了。这次试飞任务重点目标还包括在太空中进行发动机重新点火测试等,也是顺利完成。
这次很成功!多个载荷顺利释放,但落海时发生爆炸
狐选理由:星舰点火、载荷释放、飞入太空......第十次试飞的曲折历程呈现。
好奇科普官:@宇宙观察
精彩语录:地球不可能永远存在,根据科学家的推算,地球的寿命顶多也就再撑个45亿年,差不多就到极限了,到那个时候,太阳内部进行核融合反应所需的氢元素会被耗光,然后太阳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
接着,太阳外层那层滚烫的电浆会一路扩散到地球的轨道,那也就代表一切结束了,不过在那之前,其实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早在“短短”13亿年之后就全数灭绝了,因为太阳的能量输出会比现在高出20%左右,变得更加猛烈。
这样一来,地球会变成一个灼热无比的星球,海洋蒸发殆尽,所有生命都将无法幸存,就算环境再怎么有利,我们人类,也就是智人这个物种,能够存活几百万年的概率其实也是非常渺茫的。
在许多科幻小说或电影里,“来自宇宙的撞击”经常被描写成导致人类灭绝的主因之一,而事实上,在历史上,地球确实至少遭遇过两次毁灭性的天体撞击,第一次发生在大约45亿年前,当时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把地球上一大块物质给炸飞,据说那就是月球的起源。
地球只剩45亿年寿命,最终将被膨胀的太阳吞噬
狐选理由:从太阳膨胀到生命灭绝,从宇宙尺度看地球极限和人类的渺小。
其他同样值得一看的文章:
@达观社:科学家估算,仅 “16 号小行星“灵神星”(Psyche)”所含金属价值,就可能高达 700 quintillion 美元(约 10^20 美元),理论上远超全球 GDP。星际采矿,不只是财富梦想,更可能是人类迈向太空文明的钥匙。在未来 20–30 年内,小行星采矿不会立即成为“太空金矿”,但将逐步形成产业链:在轨建材、推进燃料、稀有金属的应用,将推动人类迈出地球文明的第一步。随着技术成熟和规则完善,星际采矿有望成为未来太空经济的核心支柱。
所以,星际采矿是浪漫与现实交织的梦想。它不仅关乎黄金和铂金,更是人类走向星辰的基石。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使用的电池或芯片,原材料来自数亿公里外的小行星,那一天将意味着——人类真正成为太空文明的一部分
星际采矿:小行星上的黄金梦想与现实挑战
@琉璃聊科学:值得注意的是,能被现有技术探测到的外星文明,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苛刻条件:强烈的星际扩张意愿与超前的技术水平。这意味着它们至少要比人类文明先进上万年——唯有如此漫长的技术积累,才能支撑跨星际的显性活动。考虑到宇宙138.2亿年的年龄尺度,银河系百亿年的演化历程,以及地球生命38亿年的进化史,确实存在某些早期诞生的文明可能已完成这种飞跃。
但更令人深思的是,那些尚处于技术萌芽期的文明,就像襁褓中的婴儿,既无法主动发出信号,也难以被外界察觉。这造就了宇宙中诡异的静默现象——不是没有文明存在,而是绝大多数文明都处于我们无法探测的"隐形"状态。
科学家认为,外星人种类比地球总人口还多,这是为何?
发布于:北京市高开网配资-免息配资公司-免息配资炒股-带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